第十四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在北京开幕综合
2025年11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在北京开幕。本届合作周以 “驱动创新动能,共塑可持续未来” 为主题,设置北京主会场与杭州分会场,内容涵盖开幕式、平行论坛、一对一对接会谈、实地参访等环节。活动期间,来自中意两国政府、顶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行业领军企业的500余名代表展开高效、务实的洽谈,共达成14项重大科技合作成果的签约,覆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健康科学与生命科学、海洋与极地科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工智能以及热带农业等重点领域。这些实质性成果不仅标志着中意创新合作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双重拓展,更清晰地勾勒出两国合作的坚定步伐与清晰路径。


第十四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开幕式照片
11月13日上午,第十四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意大利共和国大学与科研部部长安娜·玛丽亚·贝尔尼尼(Anna Maria Bernini)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阴和俊部长在致辞中表示,中意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自2010年首次举办中意创新合作周以来,双方已在多个前沿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方愿与意方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致辞照片
安娜·玛丽亚·贝尔尼尼部长指出,中意创新合作周已成为两国科研界交流思想、分享成果、推动合作的重要平台。她期待双方在人工智能、海洋科学、文化遗产保护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开拓创新未来。

意大利共和国大学与科研部部长安娜·玛丽亚·贝尔尼尼致辞照片
开幕式上,北京市副市长靳伟、意大利科学城基金会主席里卡多·维拉里(Riccardo Villari)、、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杨涛、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主席罗科·贝兰托内(Rocco Bellantone)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以《AI+机器人发展机遇与趋势》为题,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发展的前沿动态;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副主席弗朗西斯科·斯韦托(Francesco Svelto)发表题为《新兴技术:创新的综合应对策略》的演讲,分享了意大利在系统化推动技术创新方面的战略与实践。。
本届合作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意大利共和国大学与科研部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意大利科学城基金会、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等单位联合承办,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协办,并得到中意两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期间,14组中意机构合作代表上台签约,合作内容涵盖先进制造、艺术和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海洋科学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深化中意两国科技领域的发展
自2010年首次举办以来,中意创新合作周已成功在中国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意大利罗马、米兰、那不勒斯、贝尔加莫等14个城市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累计促成6000余项技术对接,成为链接中意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桥梁。它不仅是凝聚共识的高层平台,更是将共识转化为联合创新项目与实质性技术成果的加速器,通过系统性地链接与优化两国创新资源,为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科技动能。
(编辑报道:中国风华正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