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食品业添“引擎”!黄淮学院技术+人才双向赋能资讯

未知 / 剑锋 / 2025-10-11 / 浏览:
和高校团队联合研发的花椒风味烤肠一上市就成了爆款,首月销量突破50万根,比传统产品溢价15%!近日,驻马店市一家烤肠生产企业负责人,拿着新产品销量报表,对黄淮学院《食品工

“和高校团队联合研发的花椒风味烤肠一上市就成了爆款,首月销量突破50万根,比传统产品溢价15%!”近日,驻马店市一家烤肠生产企业负责人,拿着新产品销量报表,对黄淮学院《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改革团队的技术支持赞不绝口。这是该校以工科建设为抓手,深度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为驻马店食品工业赋能的生动缩影。

作为扎根驻马店的本土本科高校,黄淮学院始终聚焦地方产业发展痛点,以工科专业建设为纽带,推动教学、科研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其中,该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开展的“科研引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项目,更是将工科教育的“论文”写在了驻马店食品产业的“车间里”。

“驻马店是食品工业大市,小麦加工、饮品制造、食用菌种植等产业基础雄厚,但部分企业面临技术升级、人才短缺的难题。”项目负责人介绍,团队立足课程改革,将教师的5项科研成果与3项本地企业技术课题,转化为12个覆盖“传热传质”“分离技术”等核心知识点的教学案例,让课堂直接对接产业一线。针对驻马店小麦加工产业的“面粉品质提升”需求,学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提出的“低温制粉工艺优化方案”,已在本地2家面粉企业试点应用;围绕“食用菌保鲜”难题设计的保鲜膜改良配方,也为平舆县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降低了10%的保鲜损耗。

为让工科教育更“接地气”,该校还配套构建了“知识+过程+能力+创新”四维评价体系,编写《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引导学生从“学理论”转向“解难题”。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240余名学生,累计产出与驻马店食品产业相关的研究成果12项,其中2项技术建议被本地企业采纳,5名学生凭借产业相关课题获省级学科竞赛奖项,多名毕业生直接入职驻马店本地重点食品企业,成为技术骨干。

“工科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跟着地方产业需求走。”黄淮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围绕驻马店“中国食品工业名城”建设目标,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基础上,新增“小麦精深加工”“休闲食品开发”等本地化课程模块,联合驻马店市食品工业协会搭建合作平台,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员工培训服务,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产业急需技能,实现“办学为地方、育人促产业”的双向赋能。

对项目团队而言,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从来不是短期的课程改革尝试,而是扎根驻马店、服务食品产业的长期坚守。团队始终秉持“让工科教育有温度、让科研成果能落地”的初心,未来还将持续深化“教学-科研-产业”融合模式,既要让课堂知识对接驻马店小麦、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更要为地方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让工科教育真正成为驻马店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摇篮”与“技术引擎”。(宋莹莹 魏梦秋 孙红梅)